•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信息瀏覽
    服務類別

    0701-6312413

        13870039529

        13970166185

    0701-6312998

    scpump@163.com

    scpump@hotmail.com

    江西鷹潭市工業園萬寶至路18號

    WWW.www.baghao.com

     

    “中國制造”何去何從

    “中國制造”何去何從

    來源:本站整理 發表于:2013-02-23 點擊:

           奧巴馬發表執政期間第三次國情咨文,確定2012大選競選主題,并提出由美國制造、本土能源、勞工技術訓練與美國價值等4大支柱,建構國家永續經營建設的藍圖,把“流失”的“美國制造”奪回來這是奧巴馬政府欲重振美國經濟的重要“軸心”。

      “美國制造”回歸聲勢浩大,“中國制造”又將何去何從?這是擺在中國面前的重大挑戰。一直以來,制造業在中國經濟增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制造業中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逐年上升,2010年中國占世界制造業產出的19.8%,略高于美國的19.4%。美國不得不把保持100多年的“世界最大制造業國家”頭銜拱手讓給了中國。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按2011年年初匯率計算,中國制造業產值已經達到2.05萬億美元,美國制造業為1.78萬億美元,中國將延續2010年格局,成為全球制造業產出最高的國家。

      然而與“美國制造”的財富創造能力相比“中國制造”還有不小差距。中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增加值率較低,約為美國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國的5.56%。在2010年全球最有價值的500個品牌,中國制造業品牌只有17個,由于中國制造業仍處于世界制造業產業鏈的中下游,我國出口的產品大多數是技術含量低、單價低、附加值低的“三低”產品,卻大量進口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和高價格的“三高”產品。我國制造業部門對美貿易的價格貿易條件呈現明顯的惡化趨勢,反映出我國單位出口商品交換能力的減弱,出口的每單位商品獲得的貿易收益貿易附加價值卻在下降。

      中國出口高速增長是靠出口數量急劇擴張帶來的,而且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轉移了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對美的貿易,從而增加了虛幻的“貿易順差”。中國制造業對美貿易的貿易分配中處于失衡狀態,造成了全球前五大貿易順差和逆差經濟體占全球貿易順差和逆差的比重從20年前的20%擴大到今天的60%。

      其實,在中國貿易順差的最大制造者是海外跨國公司。最近十余年,中國對外貿易迅速擴大,很大程度上是外資企業拉動,尤其在出口商品與順差中,外資企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2008年為例,中國出口商品的順差為2954億美元,其中外資企業商品出口的順差為1706億美元,占順差總額的57.7%,另外加工貿易順差達2968億美元。

      由于資源豐富而且價格低廉等原因,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資本邊際收益率通常高于發達國家的資本邊際收益率,由此,全球生產性資本根據資本收益率高低及利潤極大化原則進行配置。壓低要素價格提高資本利潤率。中國目前的資本/勞動比只是國際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國的十分之一。世界銀行基于中國120個城市的12400家企業的抽樣調查得到,中國工業企業2005年平均凈資產回報率超過15%,私營企業的投資回報率達到19%,外資企業為22%,均顯著高于國際平均水平,也高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高收益利潤緣何而來,很大程度上源于勞動力價格長期扭曲。就勞動力成本而言,過去近30年,我國資本回報率上升迅速,而勞動力回報率增長緩慢,1998年到2008年,工業企業利潤平均增長30.5%,勞動力報酬年均僅增長9.9%,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遠遠低于勞動生產率增長。

         高順差沒有并沒有獲得高收益。按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的計算,消費者支出的88.5%其實花在了“美國制造”上,包括占消費支出大頭的服務費用。事實上,美國消費者支出只有2.7%花在了中國制造的商品本身上。清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對美出口占中國對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989年的6.6% 增長到2008年的17.7%。與此同時,盡管美對華出口總額在不斷上升,但其占中國進口總額的比重卻從1989年的9.7%降到2008年的7.2%,因此,低端制造高增長的空間已經不大,中國必須向高端制造轉型。

      全球金融危機迫使美國重新審視日趨空心化的產業結構,奧巴馬誓言要把“流失”的“美國制造”從中國手里奪回來。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美國制造”的成本優勢日益顯現,波士頓研究報告指出,“大約10年前,美國開始外包器械、計算機等占美國制造業相當比例的諸多產品,F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因為中國正快速漲薪,而美國勞動生產率是中國的4倍,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將有15%的美國企業從中國“回流”到美國本土,而最有可能回流美國的制造業行業包括運輸工具、電子設備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膠制品、機械、金屬制品和電腦。這些類別的商品占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將近70%,年均耗費美國消費者大約2萬億美元。

      這是一個不進則退的時刻,全球制造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美國未來新的競爭優勢無疑來自于“美國制造”的重振,美國雄心勃勃,正在利用巨大的創新優勢和全球資源的整合能力強勢回歸。“中國制造”如何實現優勢再造?對于中國而言,未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以及環境、資源等瓶頸意味著中國生產要素價格重估的開始,中國低成本的優勢將逐步消失。如果中國不能真正建立起國家的創新基礎,不能盡快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又逐步失去了低成本的優勢,將會導致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優勢的雙重流失,這是中國未來十年最大的挑戰。因此,加大科研和新技術領域投資,加快實施“制造強國”和“科技強國”戰略進而實現中國整體轉型已經沒有延誤的理由。

  • 上一篇:沒有上一篇了
  • 下一篇:2014全球流體處理泵的需求將達690億
  • 給我們留言 聯系我們 招賢納士 業績展示
    亚洲一区欧美二区,亚洲一区乳交在线观看,亚洲一区视频,亚洲一区视频播放,亚洲一区在线